寒食节有什么风俗,寒食节祭祀/禁火禁烟/踏青郊游
寒食节是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主要风俗有祭祀、禁火禁烟和踏青郊游。在寒食节当天,人们会去祭祀祖先和先贤,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寒食节也是禁火禁烟的日子,人们不点燃火源,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悼念。此外,寒食节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机,人们会结伴前往郊外,欣赏春天的美景,放松心情,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总之,寒食节是一个传统而庄重的节日,人们通过祭祀、禁火禁烟和踏青郊游来缅怀过去、迎接未来。
寒食节有什么风俗
据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他国19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后来重耳成了晋文公,介子推却归隐山林。重耳多次派人请介子推出山继续辅佐自己,都被拒绝了,他就下令烧山,其实也就吓唬吓唬介子推,哪知道这位老兄头铁啊,愣是把自己烧了也没有走下山去。
重耳非常后悔,将介子推厚葬,并修祠立庙祭祀,还下令,介子推不是被火烧了嘛,那从今往后介子推的忌日,全国都不许点火了,来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
渐渐地就形成了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禁火寒食
那为什么不叫禁火节,而叫寒食节呢?其实寒食节还真有另一个名字,叫禁烟节,还叫冷节。那为什么又叫寒食节呢?
这个跟古人生活用火有关,你知道的古代取火不易嘛,最开始都钻木取火,用燧石敲火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儿了,所以人们取火之后呢,就要保留火种,把烧红的炭埋在草灰里,这样炭火不会熄灭,需要用火的时候再拿易燃品点火,省去了每次都要钻木取火的繁琐。
就这一点火种,要保持一整年,直到第二年寒食节才完全熄灭。这个火呢,称为旧火。
等寒食过去,清明到来,咱们再重新取火,这叫作改火,这个火就叫新火。
古代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要持续三天,人们就要提前几天准备好熟食,没有火的这三天呢,就只能吃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节。寒食诗词
唐宋都非常注重寒食节,每年宫中都要宴请百官,当然还是吃寒食,等到日暮时分,宴会散去,还要赐给百官新火。所以在唐宋的诗词中,也有许多跟寒食节相关的作品。
唐朝诗人韩翃就有一首《寒食》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你看,这首诗就把唐宫中赐新火这一风俗写得很明白,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项风俗的纪录片。
宋朝有苏轼,前面不是提到了“改火”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就有“一别堵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的句子。
当然,苏轼最著名的还是《寒食雨二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灰吹不起。
相关阅读
-
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有哪些,来历/风俗/寓意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主要风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赏菊花、玩花灯等。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后来与嫦娥奔月的传说相结合,成...
-
寒食节有什么风俗,寒食节祭祀/禁火禁烟/踏青郊游
寒食节是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主要风俗有祭祀、禁火禁烟和踏青郊游。在寒食节当天,人们会去祭祀祖先和先贤,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寒食节也是禁火...
-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什么节气,冬至节气/气候特点/重要意义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节气,它通常发生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在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23.5度,也就是地球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上。冬至是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意味着白昼最短、黑...
-
腊八节真正纪念的是谁,由来/真正纪念人/意义
腊八节是传统的节日,但真正纪念腊八节的人却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把它当做一个吃腊八粥的日子。腊八节真正纪念的是谁1、腊八节的由来据史载,腊八节最早源于。传说在成道前的一天,受...
-
我要我的命运由我掌握(自我认知的重要性/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来掌握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要我的命运由我掌握1、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人们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