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别称和雅称,立春/清明/夏至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的气候现象划分法,也是农历和农事活动的重要参考。其中,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也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又被称为“春分”;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又被称为“春生”;夏至是夏季的中点,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节气,又被称为“夏至”。
二十四节气的别称和雅称
总结回答:立春的别称是春分,清明的别称是春生,夏至的别称是夏至。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是古代劳动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
由于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又是一个农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由于2000年来,的主要活动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别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2020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20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与黄道十二宫
二十四节气与黄道十二宫
相关阅读
-
女孩亥时出生命运好吗,性格特点、事业发展、婚姻家庭
女孩亥时出生,命运会相对较好。性格特点上,她可能会表现出温柔、敏感、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特质。事业发展方面,她具备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有可能在艺术、文化、教育等领域取...
-
二十四节气的别称和雅称,立春/清明/夏至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的气候现象划分法,也是农历和农事活动的重要参考。其中,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也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又被称为“春分”;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又被称为“春生”;...
-
北方元宵节吃什么(元宵/汤圆/豆腐脑)
北方元宵节是传统节日之一,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吃元宵。元宵是一种由糯米制作的圆形食品,有各种不同的馅料。在北方,元宵节吃什么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北方元宵节的传统美食。...
-
12点到1点是什么时辰(寂静/奇景/神秘)
12点到1点是午夜时辰,这个时刻蕴含着寂静、奇景和神秘。在这一短暂的时间内,世界进入了深沉的安宁,大多数人都进入了梦乡,只有少数熬夜的人在这时刻感受到宁静。而在这个时辰,天空...
-
三姑六婆猜一生肖(简介/游戏规则/游戏的意义)
三姑六婆猜一生肖是一种传统的猜谜游戏。游戏规则是通过描述一个人的特点、行为或生活习惯等,进行猜测该人的生肖。这个游戏的意义在于既能增加人们的娱乐性,也能锻炼人们的观察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