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星座网

当前位置:桃李星座网 > 命理知识 >

中秋的来历和风俗,来历/传统风俗/意义

时间:2024-09-15 08:18 作者:admin
导读: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和对丰收的庆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最早起源于商代,后来逐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和对丰收的庆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最早起源于商代,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传统风俗。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合家团圆,一同观赏明亮的满月,并品尝月饼等传统美食。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月晚会、猜灯谜、舞龙灯等。中秋节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时刻。中秋节的意义在于弘扬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睦、感恩与团结的价值观。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世代传承,成为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秋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历史悠久,为逐渐发展形成。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中已有“中秋”一词出现。祭月日期,为农历8月15日。

古时历法的农历8月15日,是秋季中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同时,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所以,秋季第二个月也叫“仲秋”。

后来,随着文化兴盛和文明进步,贵族和文人也跟着仿效,在中秋时节,对着月亮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风俗,逐渐在民间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形成了一个传统的活动。

直到唐朝初年,祭月、拜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成为固定节日。《唐书·太宗记》中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

随着时代进步,中秋节逐渐得到朝廷和民间的共同追捧,在宋朝已经盛行,至明清时与即与元旦齐名,成为主要节日之一。

在民间,中秋节的来历,也伴随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的广泛流传,更增添了节日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二、中秋节的风俗1、祭月

据史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和冬至祭天的习俗。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和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的祭月之地。

随着的发展,这种祭月活动,从宫廷及上层贵族逐渐影响到民间,形成了风俗。《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个夕月之夕,就是说的夜晚祭祀月亮。2、赏月

赏月风俗,来源于祭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自三国魏晋时期,但影响有限。直到唐代,的文化、和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收到重大推动,中秋赏月、玩月盛行开来,咏月的诗句名篇迭出,多为歌颂盛世风华。

到了宋代,逐渐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一直流传至今。但与唐朝比,多伤感之情。3、拜月

明清时,因时代变迁,人们追求功利性明显加强,与唐宋时期文人“赏月”的抒情感怀不同,追求富贵、祈求进步、希望成长等情感和愿望,成为了中秋节民俗的主流意识。因此,“民间拜月”演变成了人们渴望团聚、和谐幸福的一种形式。4、吃月饼

月饼,最初是祭祀月神之用。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只是像糕点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和和谐的象征。

这种以月圆寄语人间团圆,以饼圆盼人长寿,用月饼寄托思乡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了天下人的共同心愿,并被用作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文化内涵不断丰富。5、喝桂花酒

入秋转凉,桂花盛放,不仅味道香,可以欣赏,还可以食用,多用来酿造桂花酒、泡桂花茶、制作桂花糕点等。八月中旬后,桂花开始凋零。人们会收集起来,酿成桂花酒。储藏一年的桂花酒,味道醇香柔和、余香长久。次年中秋,会拿出来品尝、待客、馈赠。6、吃桂花鸭

郑重声明:【中秋的来历和风俗,来历/传统风俗/意义】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转载,如相关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