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星座网

当前位置:桃李星座网 > 命理知识 >

住18楼的人的切身体会,天空之上、空气清新、电梯之忧

时间:2024-10-08 12:21 作者:admin
导读:住18楼的人的切身体会是,天空之上的居所带来了空气清新的好处,但也带来了电梯之忧。对于电梯的问题,只有在电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住18楼的人才能享受到天空之上的舒适居住环境。然而,

住18楼的人的切身体会是,天空之上的居所带来了空气清新的好处,但也带来了电梯之忧。对于电梯的问题,只有在电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住18楼的人才能享受到天空之上的舒适居住环境。然而,一旦电梯发生故障或者维修,住18楼的人就会面临着不便和困扰。因此,在选择居所的时候,住18楼的人需要权衡天空之上的优势与电梯之忧,以确保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舒适和便利。

住18楼的人的切身体会

住18楼的人的切身体会

黄鹤楼,作为武汉著名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并与晴川阁、古琴台为“武汉三大名胜”。其中,黄鹤楼名气甚大,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对于黄鹤楼,初到武汉慕名而至,不久后又带着家人前往。最终是将遥望这座名楼的视野定格在了得胜桥。这也是我迄今发现的拍黄鹤楼机位,所看到的黄鹤楼之视角,不仅是多了人间百态,更是弥漫着人间烟火。

不论是白天,还是暮色之下,抑或是华灯初上雨夜中,黄鹤楼给我的印象大有转变。

在外地人眼里,它是武汉旅游必去之景点,甚至认为武汉除了它,别无去处。

在本地人眼里,它是一座城市标志,是再熟悉不过的风景,不管去不去,喜不喜欢,它始终就矗立在那儿。大概正是因为武的熟悉它和对它的拥有,才显得不那么“稀罕”,实际上本地人心里自豪得很、骄傲得很。

长江大桥每天人来车往,呼啸而过的京广铁路之列车,迎送着八方游客,它如此静默,波澜不惊,是风景的同时,也是武汉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门票一免,本地人纷纷来打卡,哪怕预约再困难,也要来此看一番。

虽然我还未预约成功,但对它最深刻的印象还是沿着得胜桥一路走走看看。城市之上,是历史的天空,历史之下,是城市的烟火。

得胜桥作为老武昌的百年街巷,它历史悠久,自古繁华,商铺林立。在狭长、熙攘的街市之中,黄鹤楼的风景突然变得不一样了。

纵然是有很多人觉得此楼不值一观,但它在我的心里,却依然流淌着千百年的文化。

蛇山之巅,长江之滨,此刻,我的脑海里想到的并不是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无数诗篇,既没有崔颢的《黄鹤楼》,也没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是接地气的生活篇章,有一种雅俗共赏的意味在里头。

置身在黄鹤楼中,千古绝唱犹如时空穿越,于耳畔徘徊,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漫步在得胜桥,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黄鹤楼好似是一位侠客,从古至今,既不掩藏也不炫耀,任凭世人众口纷纭。而它,依然是与历史谈笑风生。

曾有人问我,黄鹤楼有多少年历史?我说,若看楼之文化,得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算起,若看楼之建筑,那实在年轻。

但这“年轻的身子骨里”却蕴含着千年历史与文化,从最初的一座“军事楼”(也有说法是辛氏开设的酒店)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再因文人墨客而名扬四海,黄鹤楼的发展与变化,是一本漫长的史书。

唐永泰元年,黄鹤楼已具规模,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

但它频遭兵火,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同治七年,黄鹤楼再次修建,却又毁于光绪十年,遗址上只剩下,且是唯一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后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占用了黄鹤楼旧址,以导致今天所见的黄鹤楼在1981年重建时,不得不移址,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并以清代同治楼为蓝本,重建出更高大雄伟的“千古黄鹤楼”。

郑重声明:【住18楼的人的切身体会,天空之上、空气清新、电梯之忧】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转载,如相关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