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星座网

当前位置:桃李星座网 > 命理知识 >

腊月二十四的民俗(守岁/贴春联/祭祖)

时间:2023-12-26 10:33 作者:admin
导读:腊月二十四是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除夕前夕。腊月二十四的民俗包括守岁、贴春联和祭祖。守岁是指家庭成员在除夕夜守夜,以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也是为了驱邪祈福。贴春联是指在除夕前后

腊月二十四是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除夕前夕。腊月二十四的民俗包括守岁、贴春联和祭祖。守岁是指家庭成员在除夕夜守夜,以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也是为了驱邪祈福。贴春联是指在除夕前后贴上对联,以寓意吉祥如意和美好的祝福。祭祖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通常会在腊月二十四的晚上进行祭祖仪式。总之,腊月二十四的民俗承载了人们对新年的希望和祝福,同时也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腊月二十四的民俗

为什么农历腊月二十四要扫房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春节食俗——在古代的农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春节的习俗----话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倒贴“福”字除夕夜年夜饭(团年饭)祭祖守岁迎春红包(压岁钱)新年赠橘新年放爆竹拜年接财神回娘家初六送穷

春节的十大习俗时间

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

腊月二十七:洗澡,洗衣,除晦气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九:祭祖

腊月三十:除夕,贴春联,贴年画,守岁

正月初一:开门炮仗,拜新年

正月初二:给岳父岳母拜年

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守岁:大家终夜不眼,以待天明;放爆竹、烟火、鞭炮;相互拜年。

郑重声明:【腊月二十四的民俗(守岁/贴春联/祭祖)】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转载,如相关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