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星座网

当前位置:桃李星座网 > 生肖大全 >

二月二龙抬头在惊蛰节气(来历、庆祝活动、意义)

时间:2024-07-10 08:18 作者:admin
导读:二月二龙抬头是传统节日,与农历二月初二重合。来历是古人认为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表示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复苏。庆祝活动包括祭龙、舞龙、放龙灯等。这一节日的意义在于向神龙祈福,

二月二龙抬头是传统节日,与农历二月初二重合。来历是古人认为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表示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复苏。庆祝活动包括祭龙、舞龙、放龙灯等。这一节日的意义在于向神龙祈福,希望能够保佑农作物丰收,人们也借此机会迎接新的一年,祈求吉祥平安。

二月二龙抬头在惊蛰节气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历二月初二,是传统的春耕节、农事节,俗称青龙节、春龙节或龙头节。此时,东风解冻,阳气回升,雨水滋润,最宜耕种。关于“二月二”这个节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这一天,好多地方流行剃头、蛆虫、唤龙等民俗,为平常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相传三皇之一的伏羲是位重视农桑的君王,每年二月初二这天,都要亲自到田间耕作,自理一亩三分地。由此引得后来的人纷纷仿效,春耕节就这样形成了。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说是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遂令龙王三年不准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便偷偷降了一场雨缓解灾情。玉帝得知后非常生气,遂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以示惩罚。黎民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终感动玉帝,乃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这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日。

龙抬头故事主要内容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是尧王的诞辰。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元朝以后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

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天气渐暖,蛇、蚯蚓、青蛙及一些昆虫等很多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属龙的人这天要吃什么,有什么避讳

什么也不需要太别注意,平时怎么样继续怎么样。

龙抬头是一个民俗节日,因为农历二月二日一定是在惊蛰节气后,惊蛰后万物复苏,蛰伏在地下的生物开始活跃起来了,万物的总代表“龙”当然也要抬头了。其实若按节气来讲,龙抬头应该在惊蛰节。但每年惊蛰节不很固定,作为一个节日没法过,每年若要由人来告诉人们什么时候是“龙抬头”那就没法进行了,所以就约定俗成,确定二月二为龙抬头。

郑重声明:【二月二龙抬头在惊蛰节气(来历、庆祝活动、意义)】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转载,如相关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