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星座网

当前位置:桃李星座网 > 生肖大全 >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文天祥/唐伯虎/曾国藩

时间:2024-10-03 10:42 作者:admin
导读: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为:状元是考试中最高分的考生,榜眼是第二名,探花是第三名。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抗元名将和文学家,唐伯虎是明代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曾国藩是清朝的名将和家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为:状元是考试中最高分的考生,榜眼是第二名,探花是第三名。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抗元名将和文学家,唐伯虎是明代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曾国藩是清朝的名将和家。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

童试:也叫童生试,其实就是入学考试。按片儿划分,由地方自己组织考试,包括县试(知县主持)、府试(知府主持)和院试(各省学政)三个阶段,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俗称秀才,就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学习了,这是功名的起点。

乡试:因在秋天举行,也称秋闱(闱,考场),就是省一级的资格选拔考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主考官由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唐伯虎算是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个解元了,史书上就称他为唐解元,以示尊重。不过可能是因他在作画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始终都没有通过会试。不过考取举人已经很不错了,只要再参加一个小考试,就可以成为府丞这样的小官吏,也就是辅佐知县的文官。官虽然小,但也是进入了仕途,相当于公务人员,可以吃皇粮了。

会试:因在春天举行,又称春闱。是别的统一考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礼部贡院举行。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为了鼓励通过乡试的书生们,会提供一部分进京赶考的路费,也就是所谓的公车费。贡生已经有资格担当地方官员了,比如知县、知府等。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一般是农历四月二十一由在保和殿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所有贡士都参加殿试,不会有殿试落选者,只是确定排名。殿试评卷主要看书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立即授官职,状元为翰林院修撰。其余进士还要择优才能进入翰林院。其实,能够参加殿试的人无论成绩如何,都已经是“天子门生”,马上成为最重要的官员人选了。

以清代为例,进士及第后,状元和众进士们一道参加金殿传胪,唱名赐第,长安街观榜,参与恩荣宴,参拜先师神位、大司成,谒孔庙,立殿试题名碑于国子监,状元处处都在最显赫的位置,真是“风光无限”。

做官。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了状元直接就可以获得四品官位。在素有“储相”之称的翰林院首先从事文书和资料的整理工作。如果才华横溢,又精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三年到五年后就会顺利地进入各大部委担任副部长级别的职务。比如礼部、户部、兵部等六部侍郎,自然尚书、宰相等职也就有希望。明清就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

不过由于历朝历代多以文采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中较为我们所熟悉的如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翁同龢等。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而史上唯一由状元而登帝位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癸亥科状元李遵顼,是为夏神宗。

图片翁同龢

给皇子做老师。由于状元们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文采,很容易被选去教皇子皇孙。其中最有名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不仅书法造诣极高,而且以帝师之尊任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实为光绪之下,众臣之上的第一权臣,一身而为“状元宰相”,甲午中日后,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对维新时期的局势起到重大影响和作用。

做驸马。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状元和驸马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了。事实上历代状元中,唯一有据可考被招为驸,是唐会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状元郑颢。据史料记载,英俊潇洒的新科状元郑颢显然是迫于龙威没办法才娶宣宗之女万寿公主的,本来他是有个青梅竹娃娃亲的。这样强迫的婚姻,自然是相当的不幸福。

图片朱元璋

被杀头。这是最悲惨的前景,但的确发生过。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因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激起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录取有舞弊行为,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新科状元陈安等人用车裂的酷刑一并处。列此为前景之一,只想证明,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状元”绝对不是“一步登天”的天下第一。

郑重声明:【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文天祥/唐伯虎/曾国藩】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转载,如相关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