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星座网

当前位置:桃李星座网 > 运势大全 >

拗九节的由来和风俗,由来/风俗/意义

时间:2024-06-04 08:36 作者:admin
导读:拗九节,又称拗九节令、拗九节文,是传统的农历十二月初九的节日,由来于唐代贞观年间。据传,唐玄宗为了纪念宝应元年(公元660年)的大旱,特意设立了拗九节,以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拗

拗九节,又称拗九节令、拗九节文,是传统的农历十二月初九的节日,由来于唐代贞观年间。据传,唐玄宗为了纪念宝应元年(公元660年)的大旱,特意设立了拗九节,以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拗九节的风俗主要包括祭祀、舞狮、放鞭炮等。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庙宇或祠堂中祭祀神灵,以示敬意和祈求平安和幸福。此外,舞狮和放鞭炮也是拗九节的重要活动。舞狮象征着福气和好运,而放鞭炮则被认为能驱邪辟邪、消灾避祸。拗九节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进人们的团结与和谐,同时也是对丰收和幸福的祈愿。

拗九节的由来和风俗

拗九节的来由

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拗九节"。拗九节其实自古就由来以久,至少己有100多年历史。

拗九节的来历(简短的)

故事说的目连的母亲因违反佛规而被打入地狱。孝子目连每天都给母亲送好食的。但到了地牢门口都被小鬼食了,母亲都不能食到儿子送来的食物。后来目连想了个办法,在食物上面撒些黑芝蔴之类看似很脏的东西。小鬼不敢食,于是母亲食到了儿子送来食物,这一天正是正月二十九日。后人学习目连的孝心,择这一天为为父母和尊长者送九。

拗九节的文化内涵

整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拗九节”。拗九节其实自古就由来已久,至少已有100多年历史。“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

郑重声明:【拗九节的由来和风俗,由来/风俗/意义】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转载,如相关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