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乐是骂人的吗(由来、习俗、为什么说“快乐”)
端午节快乐并不是骂人的,这是一句祝福语。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纪念屈原的节日。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穿五彩丝线等。关于为什么说“快乐”,这是因为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希望彼此度过一个愉快、幸福的节日,所以会用“端午节快乐”来表达祝福。
端午节快乐是骂人的吗
古时候,“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每逢此日,人们通过祭神的方式,祈求消灾解难、五谷丰登。
据《周礼》记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可见,从周代开始,朝廷会在夏至日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朝廷在“祭神”,则忙着“祭天”。这“祭天”也是南北有别的,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
在宋朝,从夏至日开始,朝中百官将享受到三天小长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夏至的重视。辽代后,每逢夏至,妇女间会互赠扇子与香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这一习惯同样延续许久。随着端午节的出现,“夏至”的许多习俗被挪到了端午。
到了清朝,剃头理发是夏至日中的一项习俗禁忌。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简单的说就是,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要按时起居,不准口出诳语骂人,当然也不要剃头理发。夏至应当吃什么?凉面馄饨加粽子
作为一个非常受大家重视的节气,夏至日同样衍生出了纷繁复杂的岁节食俗。
在北方,民间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夏至食面似乎是自古以来的习俗。由于此时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很奇特,并非平常所吃的热汤面,而是一种消暑的过水面。人们将手擀面煮熟后,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等面变凉后捞入碗中,再浇上事先准备好的调料和小菜。古人于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意。
还有民谚称:“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据一项公开资料显示,每逢夏至日,无锡人会在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吃过馄饨后,人们会为孩童称量体重,希望孩子的体重增加更健康。
在古代,粽子不仅是端午的食物,同样也是夏至日的标配。《荆楚岁时记》是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载荆楚岁时习俗的著作,其中提到“夏至节日食粽。”可见,在荆楚地区,端午划龙舟是纪念屈原,而食粽则是在夏至日。夏至吃粽子同样有讲究,粽子里的糯米是属阳的食物,食用粽子,意味着告别“阳”的季节。毕竟,过了夏至,阳气会慢慢减少,阴气会逐渐增多。所以,人们以独特的食物,传递季节变化的讯息。盘点各地特色民俗:挂夏至蛋,不坐门槛
夏至正值麦收时节,自古民间就有夏至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习俗。时至今日,全国各地的夏至民俗亦是大不相同。
在我国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等地,流传吃夏至蛋的习俗。在夏至日,人们将鸡蛋煮熟,剥了蛋壳之后加入红枣煮汤来吃。而在湘南一带,人们则会用红色染料将熟鸡蛋染红,再用小网袋装上,系在儿童的胸前,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吃掉鸡蛋。民间认为,夏至吃鸡蛋可以强身健胃,行走有劲。
此外,夏至当天,很多地方都有“不坐门槛”的忌讳。由于夏至一般在农历五月,此时气候炎热,疫病多发。古人认为,夏至坐门槛会导致“疰夏”。疰夏是一种疾病,多见于儿童。由于夏天持续炎热,导致免疫力较差的小孩出现发烧等疾病。
相关阅读
-
天蝎男能憋多久不找你,自我控制力/理性思维/内敛与等待
天蝎男可以憋很久不主动找你,他们拥有强大的自我控制力和理性思维,善于内敛和等待。他们会在内心深处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思考,不会轻易展现出来。因此,当他们决定不主动联系你时,可...
-
端午节快乐是骂人的吗(由来、习俗、为什么说“快乐”)
端午节快乐并不是骂人的,这是一句祝福语。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纪念屈原的节日。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穿五彩丝线等。关于为什么说“快乐”,这是因为在这...
-
在太空呼吸一口会怎么样(太空环境/人体适应性)
在太空呼吸一口会导致以下严重问题:由于太空中缺乏氧气,人体无法获得必要的氧气供给,从而导致窒息和生命危险。此外,太空中没有大气层,缺乏气压会导致体内的液体沸腾,造成血液沸...
-
赏花灯的由来和寓意,起源/寓意/现代意义
赏花灯是传统节日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起源于古代祭祀之礼,代表着照明希望、辟邪驱鬼的意义。赏花灯已经成为文化的独特符号之一,代表着人们希望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1、花灯起源花灯...
-
城墙土命五行缺什么(缺金/缺木/缺水)
城墙土命五行缺水。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城墙土命五行的五行属性为土,而土生金,金生水。因此,缺水是城墙土命五行的不足之处。缺水可能导致城墙土命五行的能量平衡受阻,进而影响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