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星座网

当前位置:桃李星座网 > 命理知识 >

寒食节来历和意义,起源/习俗/意义

时间:2024-08-18 08:27 作者:admin
导读:寒食节是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屈原因得罪了楚怀王而被流放。屈原在流放期间,对的繁荣和民众的疾苦感到深深的忧虑和痛心。最终,在五月初

寒食节是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屈原因得罪了楚怀王而被流放。屈原在流放期间,对的繁荣和民众的疾苦感到深深的忧虑和痛心。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绝食投汨罗江自尽,以表达对的忠诚和对的深情厚意。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于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前一天,即寒食节这天,禁止生火煮饭,只能吃冷食。此外,还有一些习俗,如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寒食节的意义在于向人们传递爱国忠诚和珍惜生命的思想,同时也是人们缅怀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寒食节来历和意义

寒食节来历和意义

可还有多少人记得,今天是寒食节呢?

在我国古代,寒食节是民间的第一大祭日,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这一天,禁烟断火清灶,只吃冷食,又称:禁火节、禁烟节。

后世时代变迁,节令习俗还新增了扫墓、踏青、蹴鞠、赋诗、秋千等内容。

但因为是和清明日子相近,寒食和清明就合二为一,这一节日也被世人渐渐淡忘。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民间有这样一个悲凉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专宠妃子骊姬,为让亲儿子奚齐继位,她谗言让晋献公渐渐疏远厌恶太子申生。

而且还设计污蔑申生毒害父亲晋献公,使得申生被迫逃往新城身亡。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迫害,不得不出走他国,受尽屈辱和委屈。

在期间,一道出奔的大臣心腹们纷纷背弃另寻出路,只剩下为数不多忠心耿耿的人坚定追随,其中有一人叫做介子推。

由于生活艰苦,有次重耳甚至生生饿晕过去,介子推为了救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送给重耳吃。

在外逃亡整整19年后,六十二岁的重耳历经重重磨难回国继位为国君,成了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而晋文公掌权后,对随同他同甘共苦的有功之臣大加封赏,功大封城,功小授爵,却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谈及介子推的功勋,晋文公想起旧事,心中有愧,连忙叫人请介子推还朝受赏封官。

但差人请了几次,介子推一直拒不接受封赏,他认为割股奉君是对之忠,功不言禄是对自己尽忠,于是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

然而,当晋文公到介子推家时,却发现大门紧闭,原来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进山西绵山隐居。

晋文公派遣上山寻人,没有找到任何踪迹,此时有人出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大火烧起时介子推自然会从另一面走出。

不得已晋文公下令点火烧山,谁知熊熊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子推二人露面。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上已经离世,晋文公在尸体前大声痛哭,悔不当初。

然后,正要安葬遗体,这时他发现介子推脊梁处堵着个柳树树洞,而树洞中还有一片衣襟,上面题着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被介子推忠君爱国之心感动得无以复加,为纪念介子推,他下令将整座绵山给介子推为封地。

并改名为“介山”,在山上建祠堂,将放火烧山那日定为寒食节,全国每年这天禁烟火,吃寒食,以此记载他的罪过,以及表彰忠臣的贤能。

从此,晋文公将视作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拔擢贤能,励精图治,晋国得以安居乐业,民间对有功不居、淡泊名利的介子推也十分推崇和怀念。

所以,寒食节那天人们除了禁火吃寒食,还会用面粉和枣泥捏成燕子模样,用柳条串起插在门上,以召唤介子推的神魂。

唐代诗人卢象写道:“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介子推盛世清明的理想,忠君廉洁的奉献精神,铭刻在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记忆深处。

如今,虽然寒食节已不再是法定“节日”,但世人不应忘记介子推的忠义气节。

郑重声明:【寒食节来历和意义,起源/习俗/意义】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转载,如相关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