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秋节由来,起源/传说/习俗
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据传说,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周朝时期,当时天官赐给人们日食,为答谢上天的恩赐,人们将精心制作的月饼供奉给月亮,并聚在一起欣赏明亮的圆月,表达对亲人团圆和心灵交流的渴望。中秋节也以其独特的习俗闻名,如赏月、吃月饼、赏菊、玩灯笼等等。这些活动在中国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中秋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中秋节仍然是一个拉近亲情、传递友谊、祈福团圆的节日,深受中国人民喜爱。
的中秋节由来
1、“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大概意思是到了每一年的秋季(即“仲秋”),(由地方的县、道官府调查户口,登记高龄老人),朝廷赐给这些老人粥喝。“仲秋”即“中秋”。2、“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意思是天子春天朝拜太阳,,秋天朝拜月亮;在清晨朝拜太阳,在黄昏朝拜月亮。3、“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时间,正是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的季节,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赏月最早起源于周代。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吃月饼最早起源于宋代。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至少在宋代就有了。苏东坡有诗可证,“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饼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做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当时的节物重在尝新,如尝石榴、枣、栗、橘、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有“秋尝”的意味。
玩花灯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除此之外,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相关阅读
-
天空变红了是什么征兆,地理气候变化的信号/天灾人祸的预兆
天空变红通常是日出或日落时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太阳光在大气中散射和折射的结果。天空变红并不能被视为地理气候变化的信号或天灾的预兆。地理气候变化的信号通常包括全球气温...
-
中国的中秋节由来,起源/传说/习俗
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据传说,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周朝时期,当时天官赐给人们日食,为答谢上天的恩赐,人们将精心制作的月饼供奉给月亮,...
-
子午相冲见零码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子午相冲?)
子午相冲见零码是指在编码中出现的一种情况,即子午相冲时,对应的编码值为零。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数字通信和电子设备中,对于信号的传输和有重要影响。1、什么是子午相冲?子午相冲是...
-
人类寿命上限或为150岁,人类寿命延长的原因/基因治疗的突破
人类寿命上限或为150岁,这是基于目前科学的认知和研究结果,但并不意味着无法延长人类寿命。人类寿命的延长可能通过多种因素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基因的突破。基因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能...
-
边缘性人格障碍自测表(介绍/使用注意事项/部分问题示例)
边缘性人格障碍自测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是否可能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工具。使用注意事项包括理解自测表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评估,而不是作为诊断工具;在回答问题时要尽可能诚实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