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星座网

当前位置:桃李星座网 > 运势大全 >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由来/习俗/意义)

时间:2024-03-30 10:15 作者:admin
导读:正月初一是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春节。据传,春节最初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团圆、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好运的节日。在春节期间,人们会

正月初一是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春节。据传,春节最初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团圆、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好运的节日。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如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吃团圆饭等等。这些习俗旨在祈求来年的顺利和幸福,同时也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亲情的重要性。春节不仅是对农历年的庆祝,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家庭团聚的象征,因此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

正月初一,在清代前,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等名称,辛亥革命以后改称为"春节"。在先秦时也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称拜年。

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关系,大体可分四类:走亲戚

初一必须到长辈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礼节性拜访

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感谢性拜访

凡是上年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谢。串门式拜访

郑重声明:【正月初一是什么节(由来/习俗/意义)】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严禁转载,如相关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